北京乐居网 资讯中心 焦点解读

正文

2022年石景山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乐居买房2021-12-28 17:52:54
摘要
12月27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乐居买房讯 12月27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指出在过去五年中石景山政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通运营S1线、M6线西延,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7.9公里增至18.6公里;建成新首钢大桥和北辛安路北段、锅炉厂南路、永引渠南路等9条城市主干道,市政道路总里程由256公里增至288.4公里;引进十一学校、人大附中2所市级名校,开工建设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新增14所幼儿园、3895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45%提高到87%,平安校园、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100%达标。

  今后五年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高品质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导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100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区。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高质量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以首钢为示范,推动巴威-北锅等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产业转型、生态提升、业态开放、文化保护、科技赋能、效益增长、人口结构优化的系统转型示范模式,持续提升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影响力。

  三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高标准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存量提质改造、优化升级,增量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支撑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老工业厂区更新,以新首钢为龙头引领带动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广“老山模式”“鲁谷模式”,率先基本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健全完善共同缔造、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优化学校布局,建成6所学校,增加学位8940个;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引育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以下为报告原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的五年,是石景山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我区的功能定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圆满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心城区功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认真贯彻“一个统领、六个更加突出”的首都发展新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落实,石景山分区规划与各领域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一张蓝图干到底;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优化、人口提质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建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圆满成功;679项精准扶贫任务顺利完成,顺平县、宁城县、莫旗、称多县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由每立方米78微克下降至34微克;服务冬奥、参与冬奥、借势冬奥效应彰显,成功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双奥之区”金名片更加闪亮。

  ——这五年,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两大机遇”突出“两个关键”,“三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深入落实“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功能定位,牢牢把握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要机遇,紧紧扣住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关键动能,谋划实施229项重大项目,推动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预计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0亿元,比2016年增长38.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25亿元,比2016年增长38.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95.9亿元,是前五年的1.74倍;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2315亿元,年均增长15.1%;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我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传统重工业区向高端绿色之城的战略转型成效显著。

  ——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七有”“五性”破解“四老四少”难题,增进民生福祉取得重大成果。精心办好110项民生实事和355项济困工程,民生支出达到46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超过80%,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共安置登记失业人员3.1万人,登记失业率降至2.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由60980元增至84948元,增长39.3%;我区成功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荣获国家卫生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城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这五年,我们坚持首善标准,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牢固树立首都意识,持续凝聚了高端绿色发展共识和强大正能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营造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巧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始终坚持首善标准,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精致细致极致,三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三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政府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功能优化提升。坚持规划引领,发布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47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指引和首钢东南区等4个街区控规;深化“四道合一”规划研究,落实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立区级总责任规划师制度,9个街道全部聘任责任规划师。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完成148项整治任务,拆除违法建设1.2万处、428.5万平方米,疏解商品交易市场42家,实施“留白增绿”91公顷,常住人口规模减幅13%,城乡建设用地减少至53平方公里以内。发布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首届西山永定河文化节,有序打造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彰显“三道五区”“六张文化名片”品牌魅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组织开展“擦亮首都西大门”系列专项行动,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发挥“双奥之区”特色优势,与19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生态,集聚国家研发机构20家、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1家,形成创新成果70余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39.8件增至118件,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能。

  (二)牢牢把握“两大机遇”,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冬奥服务保障,持续开展“百日会战”攻坚行动,全面落实68项重点任务,建成国家冬训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场馆,建设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M11线西段、冬奥公园等设施,实施冬奥场馆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开展冬奥“六进”活动,打造全国首个冰雪社区和冰雪学校,举办主题活动3000余场;出台支持冰雪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引进斯威克斯、国际雪联办事处,成功举办中国冰雪大会等30余项国际赛事活动。加快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深化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十大攻坚工程”建设任务,实施88项重点任务和49个重大项目,建成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公用型保税仓库,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城市织补创新工场、首钢水系连通、国际人才社区等项目,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活动,新首钢地区正由工业锈带蝶变为活力秀场。落实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制定印发广宁、五里坨等西部地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门头沟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三区一厂”协同发展。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紧紧围绕全市“五子”联动布局,紧抓北京“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强“一轴四园”重点功能区建设,长安金轴形成“三卡+消金”消费金融新格局;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规划建成率超过80%;中关村石景山园实现收入3438亿元,是2016年的1.8倍;首钢园获评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首创郎园Park等文创园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健全完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集聚光大信用卡中心等230家金融服务机构,现代金融业实现收入是2016年的2.26倍,达到市级高精尖主导产业千亿级标准;举办中国科幻大会,成立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推动设立北京科幻产业基金、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建设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举办国际电竞发展创新大会,拓展35处应用场景,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集聚中航信、虚拟动点等龙头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收入由331.3亿元增至639亿元;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引入优矩互动、中融汇智、中植国际等广告业、服务业品牌企业,全区总部企业达到111家,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长12%。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成六工汇、金安环宇荟等消费载体,完成古城南路步行街、今鼎时代广场等商圈载体改造升级,推进大悦城等高品质消费项目建设,举办“京西消费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03.4亿元增至425.5亿元。落实“两区”建设方案,发挥侨梦苑等平台作用,实施90项重点任务,引进33个重点项目,累计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全市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措施,成功召开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修订升级“2+N”政策体系,“服务包”企业由100家增至260家,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44.5亿元,减免税费63亿元。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协助企业办理普惠贷款超过100亿元,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45家。建成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京西国际商事与人才综合服务港等开放平台,发布实施“景贤计划”,引育景贤人才124人。深挖央企国企资源,引进中铁建发展集团、光大实业、中交资本等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由623家增至86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由672家增至946家。

  (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通运营S1线、M6线西延,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7.9公里增至18.6公里;建成新首钢大桥和北辛安路北段、锅炉厂南路、永引渠南路等9条城市主干道,市政道路总里程由256公里增至288.4公里;石景山水厂并网通水,日供水能力由18.5万吨增至22.1万吨;建设排水管网3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0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99.4%;建设9个变电站,新增容量168万千伏安;完成5个天然气项目,建设压力管线30公里;全面实施煤改电,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00%。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出台五年行动计划,制定10个专项计划,完成1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3万人;持续推进衙门口、西黄村、北辛安、广宁村4个棚户区改造,1.5万户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实施奥园美谷等9个老旧楼宇优化提升项目,存量空间资源实现提质增效。深化“一微克”行动,推进污染土壤治理,实施永引渠水系景观提升工程,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提升。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绿化3622亩、“揭网见绿”416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公园20座,建成西长安街城市森林公园群,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城市绿化覆盖率由51.89%提高到52.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35平方米,位居中心城区第一。整治7个重点区域、23条精品大街、2个精品小区和105条背街小巷环境,完成68条道路架空线入地改造,新建公厕41座,685条街巷全部落实街巷长制。建设生活垃圾分类驿站48座,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85%,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25项道路疏堵工程,新增停车位3.8万个,道路停车实现电子收费。深化智慧石景山建设,落实大数据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六大基础信息库数据共享,“城市大脑”建成投用。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大考验,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精准落实测温验码、一米线、无接触配送等举措,1.6万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坚守防控一线,开展核酸检测193万人次,排查管控涉疫人员20万人次,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31万剂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引进十一学校、人大附中2所市级名校,开工建设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新增14所幼儿园、3895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45%提高到87%,平安校园、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100%达标。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内教育教学秩序。推进西部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国家医共体、北京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面向全区医疗机构启动“信用+医疗”服务。出台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7家、家庭照护床位312张,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由5.14张增至7.6张。全面开展国家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42.2万人,3103名失能人员享受优质护理服务。建成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儿童福利院和救助站,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评保持全市第一。实施4个共有产权房项目,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3万余套。新增便民商业服务网点288家,我区成为全国首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成区文化中心,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在全市效能评估中排名第一。新增实体书店25家、博物馆4家,每10万人博物馆拥有量由0.5家增至1.2家。推进体育场地与公园绿地融合建设,广泛布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达到202个,区体育局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创新实施首办负责、直通车、双派双考、三见面、五大专班等工作机制,办理群众诉求26万件,解决率由62.8%提高到78.3%,满意率由78.9%提高到87%。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石景山老街坊”社会治理五大工程,建设五星“品质社区”10个。推广“老山模式”“鲁谷模式”,小区物业管理“三率”超过94%。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全市首个“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石时解纷”平台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北京实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成功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成304个智慧平安小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9.75%,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实施1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0件、政协委员提案997件,办成率由64%提高到82%,满意率100%。坚持“三重一大”制度,集体研究重大问题1291项。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试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推行综合窗口、一网通办、一厅通办等便利化政务服务措施。完成区级机构改革,形成权责明晰的政府权力清单。理顺街道管理体制,430项行政执法权下沉街道。推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11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工商总公司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深入落实59项市委巡视整改和市政府绩效考核任务,从严抓好规自领域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增强过“紧日子”意识,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减少13.7%。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下大力气解决“四风”问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这一奋斗目标,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直接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参与石景山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四老四少”问题突出,市政基础设施仍有欠账,公共服务存在弱项,城市功能品质与中心城区定位还不完全匹配;二是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有待增强,经济总量偏小,重点功能区业态分散,高精尖产业有而不强、有而不优,主导产业规模、龙头企业数量、行业影响力还有差距,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城市品牌影响力有待彰显,山水融城的生态景观、多元交融的文化资源、高端绿色的城市品质、便捷高效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城市发展人气与活力尚显不足;四是改革创新内生动力有待激发,面对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重任,适应城市精细管理和民生改善的新要求,干部人才队伍抢抓机遇的意识、干事创业的激情、改革创新的思维、攻坚克难的锐气还有欠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五子”联动,着力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石景山作为首都中心城区,紧紧抓住“两大机遇”,全力推进“三区建设”,实现了由传统重工业区向高端绿色之城的深刻转型,正处于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和城市复兴的关键期。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发展形势,明确了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区委要求、形势任务、规划衔接、区情特点、未来愿景,我们必须把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置于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全面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作为后奥运时期继续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的根本动能。我们要凝心聚力、抓住关键、乘势而上,以城市更新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以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树立京西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石景山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城市治理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抓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扎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今后五年,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高品质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围绕政治中心建设,精益求精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提升长安街西延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水平,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挖掘提升“六张文化名片”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成全国文化中心精品力作,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深化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功。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发挥“双奥之区”特色优势,优化国际交往服务环境,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冰雪大会等会议会展活动,全方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导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100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区。

  (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高质量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以首钢为示范,推动巴威-北锅等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产业转型、生态提升、业态开放、文化保护、科技赋能、效益增长、人口结构优化的系统转型示范模式,持续提升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影响力。统筹推进“五子”联动,落实各领域行动计划,加强“一轴四园”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培育金融科技、虚拟现实、科幻、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1+3+1”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3450亿元。发挥消费带动作用,构建“一核三圈多点”国际消费空间格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发挥“2+N”政策体系优势,建成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外资、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增强转型发展动能。

  (三)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高标准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存量提质改造、优化升级,增量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支撑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施老工业厂区更新,以新首钢为龙头引领带动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广“老山模式”“鲁谷模式”,率先基本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健全完善共同缔造、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楼宇更新,完善楼宇管理信息系统,引入优质企业,提升楼宇环境和服务能力;完成衙门口、西黄村、北辛安、广宁村4个棚户区改造,研究启动区内剩余平房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成果,持续深入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6.8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3平方公里以内。加强城市治理创新,深入落实接诉即办、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条例,推进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延伸拓展,加快构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多措并举推动充分就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优化学校布局,建成6所学校,增加学位8940个;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引育优质教育资源,实施“雁阵工程”和校长职级制、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等制度,加强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西部医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石景山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设健康石景山。围绕全龄友好城区建设,落实生育政策,支持发展托育服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加强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驿站服务能力,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8.2张。推进商业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加强高品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供给。聚焦“双碳”目标,实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深化“一微克”行动,持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3.5%,完善“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绿色空间格局。

  三、2022年工作建议

  2022年是冬奥筹办决战决胜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市场总消费增长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PM2.5年均浓度下降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全力做好冬奥筹办服务保障工作

  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全面完成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运行保障任务,全面建成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M11线西段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能力。全力做好赛会服务保障,强化“双进入”机制,落细落实各类工作方案,扎实做好城市运行、维稳安保、餐饮住宿、交通组织、环境卫生、接待服务、网络通信等各环节工作,确保赛事运行万无一失。充分利用冬奥社区、冬奥公园、冬奥广场、冬奥景观大道等特色地标资源,高水平做好冬奥赛场周边等重点区域景观布置,维护好赛时重要节点环境秩序,营造浓厚冬奥氛围。

  借势冬奥让城市更美好。探索滑雪大跳台、四块冰等设施赛后利用运营模式,加强冬奥公园运营管理,培育多元业态,打造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深化冬奥“六进”活动,开展“欢乐冰雪季”系列活动,推进冰雪场地建设,推广群众性冰雪运动,巩固提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建设成果。引育冰雪体育组织、企业、人才,举办高水平论坛展会,搭建冰雪运动用品展示、体验、销售平台,引入品牌赛事,打造以冰雪为特色的城市时尚新兴体育基地。 

  (二)着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加快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积极推进京西转型发展。深入落实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年度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责任清单,全方位推进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将我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纳入市级行动计划,全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深化与门头沟区交流合作,研究破解两区共性问题,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探索培育区域合作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三区一厂”协同发展,提升北京西部地区发展水平。

  全力支持服务新首钢全面复兴。支持首钢与怡和集团合作,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南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建设,加快国际学校前期工作。以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牵引,提升会展产业发展水平;以办好中国科幻大会为牵引,全面实现科幻产业集聚;以六工汇等一批商办设施投用为牵引,提升商业服务热度。加强新首钢地区厂房、楼宇、市政设施新建、改造,全面提高城市化水平。推动市政公共设施有序移交,实现“城园”融合发展。实施首钢水系与人民渠连通工程,构建滨水绿色生态体系。制定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打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范,修缮石景山古建群,让历史、自然与工业文明、现代服务业交相辉映。

  高质量推进西部地区建设发展。实施广宁、五里坨等西部地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与中交集团城市更新合作,建设中交生态智慧城,打造区域型城市更新示范样板。坚持生态优先,研究启动浅山区生态修复,实施石府沟治理工程,建设西山绿道和净德寺公园。坚持市政优先,启动地铁1号线高井站前期研究。坚持综合服务功能优先,推动商业设施建设,推进天泰山旅游综合开发,启动老工业厂区改造利用,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推动重点功能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银河商务区、京西商务中心等载体品质和效益,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促进长安金轴高质量发展。推动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建设中电科(北京)智能科技园,打造金融和科技融合的国家金融产业示范区。推进中关村石景山园特色园区建设,加速中海科技金融城、大正创想广场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硬件建设、服务提升、项目引入。加快文创园提档升级,深化文商旅体消费融合,推进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

  健全完善高精尖产业体系。壮大提升“1+3+1”高精尖产业能级,力争实现收入突破2500亿元。全面深化与光大、中电科等央企战略合作,争取更多央企二三级企业落户。夯实现代金融业主导地位,引入优质金融资源,打造以“金融+场景”为支撑、多方参与、跨界融合的金融发展生态圈。落实数字经济五年规划,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建设5G+8K超高清产业平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引进专业会展服务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承办展会活动20场以上,推动商务服务业高品质发展。

  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落实“两区”建设年度重点任务,发挥侨梦苑平台作用,加强与国际商协会合作,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联盟落户,加快形成科幻、数字创意、文旅、冰雪体育等领域开放发展新优势。积极参加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加强区域合作,争取重大创新平台、新基建设施、优质企业在我区落地。出台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搭建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孵化平台,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加快元宇宙产业布局,探索推进前沿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应用场景落地。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出台文旅体消费提质扩容两年行动计划,推动大悦城、远洋春秋里开业,提高金安环宇荟、喜隆多等商业综合体服务品质,建设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化区属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健全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促进国有和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利用载体资源,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信息平台,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强与中关村、金融街对接服务,组建京外招商小组,着力引进符合我区定位要求、产业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全面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政策,深化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简化社会投资审批流程。健全完善“2+N”政策体系,深化“服务包”工作机制,推进智慧政务服务,支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用好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增信等手段,落实金融服务奖补政策,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加强政企沟通,在制定修改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商协会意见。全面实施“景贤计划”,建设优化高效便利的人才服务体系。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职住平衡,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有所居、宜居宜业。

  (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石景山分区规划,做好与“十四五”规划衔接配合,推进八大处、巴威-北锅等街区控规编制。强化责任规划师制度和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推动“四道合一”示范工程,建设金安桥站轨道“微中心”。编制年度土地利用和供应计划,推动广宁、衙门口等地块入市交易。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重大项目牵引支撑作用,实施150个重点建设项目。启动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衙门口站、M11线模式口站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北辛安路南段等28条市政道路。建成苹果园、北辛安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鲁谷北重调峰热源改造,实施首钢调峰热源及配套热网改造,推进五里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实施京西八大厂更新计划,以“首钢经验”为示范,推动巴威-北锅、北重西厂等老厂房改造提升。落实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方案,滚动推进松树林小区等46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黄庄村43号院、玉泉路11号院等平房区改造。实施中关村石景山园北II区低效载体改造试点,推动老旧楼宇提质增效。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空间风险评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全区应急避难场所达到25处,增强城市空间布局安全。健全完善大型公共设施平战转换预案,抓好水电油气热等市政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金安桥雨水泵站工程,有效治理城市积水内涝。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五)深化城市治理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2022年疏整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施“留白增绿”2.7公顷,推动重点区域环境提升、住宅小区配建设施移交,确保通过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复评。建设6座密闭式清洁站,完成衙门口综合场站环境整治提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打造区级静态交通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刘娘府、福寿岭公交场站,实施4项架空线入地工程,完成5项道路疏堵工程。

  推动智慧石景山建设。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和分析系统,提高大数据服务支撑能力,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体系。推动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增强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基本实现区内5G网络全覆盖。深化各领域智慧化应用,开展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护、交通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建设,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

  深化平安石景山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精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各类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控,发挥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完善专班推进和双派双考等工作机制,深化热线与网格融合,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重点解决好高频事项和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以诉求解决和主动服务为核心的基层综合网格工作模式。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拓展“石景山老街坊”品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协商议事向楼门院延伸,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格局。健全社区治理机制,评定新一批五星“品质社区”,巩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深化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三率”实效。

  (六)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品力作,彰显文化生态底蕴

  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创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深入开展“擦亮城市西大门”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公共文明融入城市治理,加大礼让斑马线、光盘行动等文明行为培育引导,营造礼让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全力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落实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50项重点任务,高水平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提升八大处公园管理水平、综合环境和品牌效应。做好龙泉寺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加强法海寺壁画宣传策划,改善提升周边环境。完成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9个重点院落修缮改造,重现驼铃古道风采。实施永定河左岸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推动永定河石景山段沿线公园连通,打造“秀水石景山”。

  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76项指标任务,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石景山文E”等数字平台内容,高标准运营区文化中心和街道、社区文化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提升区博物馆展陈质量,推动实体书店、图书馆创新发展,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名家、名院、名剧走进石景山,举办全国社区合唱汇演、国家院团惠民演出季、古城之春艺术节等1500场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林长制,实施长安街沿线绿地提升等31项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196亩,开展公园绿地社会化养护管理试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河长制,推进清河行动,保持各类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碳中和规划,推动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实施减污降碳专项行动,启动首批碳中和试点,推进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公共领域节能降耗。深化“一微克”行动,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品质之城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资金52.95亿元,办好40项民生实事和68项济困工程。精准开展就业服务,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人。加快北辛安回迁安置房建设,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3700套。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推进儿童福利院和救助站建设。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动支援协作重点任务及市、区项目,助力宁城县、莫旗、称多县、竹山县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力促衙门口配套学校实现开工。接收配套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810个。以“双减”工作为核心,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推动一体化德育实践研究示范区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教育评价改革,实行干部教师交流、区管校聘等制度,推进“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健康石景山。毫不放松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夯实社区防控基础,加强冷链食品监管,积极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升核酸检测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开工建设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北辛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西部医院前期工作,加强3个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信用+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工建设调色板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新增体育设施200件,利用冬奥公园打造一批特色体育品牌活动,举办阳春社区体育节、金秋体育盛会等群众体育活动。

  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实施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颐养工程”,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提升养老驿站服务能力,新增家庭照护床位200张以上。深化国家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加强跨区域合作,协同推动高品质养老服务。

  (八)突出务实高效,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市委巡视等反馈问题整改。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严格追责问责,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做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支持区监委、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巩固双拥共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做好普法、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作用。抓好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增强政府效能。加强财源建设,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为基层减负。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强化政府督查和绩效考评,构建上下贯通的抓落实体系。坚持首善标准,强化担当作为,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把“一枝独秀”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做深做足石景山文章。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拼搏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
    maifang04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