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2月开通以来,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一边是地面上车满为患,一边是地下环廊冷冷清清。
地下环廊2号入口。入口标志容易跟地下车库混淆。
事实上,环廊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打破条块分割、资源共享的理念,通过环廊连通中关村西区近20个大厦的地下停车场,确保车辆出入方便,并适当分流过境交通。但环廊开通以来,虽几经努力,原本设计连通的18个大厦实际仅通9个。而海淀区交通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与环廊连通的大厦中共有3300多个车位对社会开放,但统计显示,这些车位每小时平均停车数为544辆,高峰停车数量也仅为1100辆。
中关村西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日,又有3个大厦即将连通:泰鹏大厦、天创科技大厦、理想国际大厦。而海淀区市政管委正在设置新的交通标志,并将降低各大厦的停车费,引导路面车辆进入地下。海淀区发改委称,目前政府部门正在调研调价问题,具体调整为多少尚未确定。
近日,本报记者实地体验了环廊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采访了环廊设计者和管理部门。
绕弯找入口花了6分钟
7月24日上午9∶00,记者来到北四环后,欲打车到中关村家乐福,并希望能从地下环廊直接进到家乐福停车场。然而记者连续拦了3辆出租车都被拒绝。师傅们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环廊情况,不清楚出入口在哪里,而该区域交通又比较拥堵,不愿前往。
坐上第4辆出租车,记者从北四环辅路开始寻找环廊入口,经过善缘街、彩和坊路,再绕到海淀西街,一直没找到。在路边询问了购物广场保安后,又从海淀西街回到彩和坊路,找到位于天创科技大厦北面的2号入口,在车上的寻找时间用了6分钟。
记者发现,环廊的入口并不是非常醒目。虽然途中能看到“中关村地下环廊入口”这样的指示牌,但找起来并不容易。环廊入口处离正常行驶道路有一定距离,淡蓝色提示牌让人很容易误认为是通往各个大厦停车场的出入口。
该出租司机称,虽然自己经常在中关村一带拉活,但从来没进入过地下环廊,不知道进入环廊后通往何处,所以不敢贸然进去;加上担心顾客以为自己在绕圈,所以即便地面堵车,也始终是走地面。
【回应】
入口将加装红绿遮盖棚
根据此前不久确定的《中关村西区交通环境整改方案》,海淀区提出,将在地下环廊出入口分别加盖红色和绿色遮盖棚,并延伸至人行便道,提醒驾驶员可以驶出或者驶入,同时确保出入口处行人、车辆通行安全。
海淀区西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样改造后,出入口会醒目很多,确保司机经过就能看到。
同时,为了方便通过地下环廊到各个大厦停车的司机,此次改造中还将对指路系统进行改造。在现有基础上,将设置大厦、主要地标式建筑停车场诱导系统,每个大厦剩余多少停车位等,都能在进入环廊前获悉。
环廊通往家乐福的入口标志清晰。但从家乐福无法到环廊。
环廊到家乐福只进不出
上午9∶20,记者坐上出租车进入环廊,各种黄色的标志牌指示着通往各个大厦的道路和出入口,非常清晰。不到一分钟,便看到了家乐福停车场入口。
9∶30,记者在家乐福地下停车场坐上车,希望不经过地面,直接通过环廊到中关村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但工作人员告知,由于只有一个单向的入口,开车可以从环廊进入家乐福停车场,但不能从家乐福停车场进入环廊。
随后,记者只能从家乐福地下停车场出口回到地面。行驶一段距离后来到位于E世界的环廊入口,进入环廊后,却始终找不到进入购物中心的入口。绕行一圈后出到地面,通过地面停车场入口,记者才进入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整个过程历时8分钟。
随后,记者从中关村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顺利进入环廊。据工作人员介绍,购物中心与家乐福的通道设置恰恰相反,从购物中心可以进入环廊,但不能从环廊进入购物中心。
【回应】
部分大厦无法双向连通
大厦与环廊仅有单项出口的不在少数。开通的9个大厦中,只有4个大厦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其他均为有出口或者有入口。据熟悉地下环廊的人介绍,环廊的部分设计确实存在问题。有些停车场出来的路与地下环廊的路方向相反,如果从停车场直接进入地下环廊行驶,必须绕很大一圈。
如何解决此问题?相关部门都深感头痛。按照现有环廊的现状,有些大厦不具备与环廊连接的条件,比如首创拓展大厦。要从环廊进入大厦,有一个拐弯处出现死角,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不敢打开进口。
同时,部分与环廊单向开通出口的大厦,也不具备打通双向出入口的可能性。环廊已经建成,考虑到安全因素等,不可能再重新修建出入口。
地下环廊通往泰鹏大厦的入口通道暂时封闭,无法通行。
环廊到泰鹏通道暂被堵
上午10∶00,记者从中关村E世界西南侧的5号入口进入环廊,很快通过通道进入到鼎好地下停车场。之后,再顺着指示牌从鼎好地下停车场返回环廊,非常顺利。由于鼎好与环廊有出入口分别相通,两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随后,记者希望到达泰鹏大厦。但在环廊内,通往该大厦的通道被障碍物挡住。
【回应】
连通环廊增加管理负担
地下环廊13个通道可与18个大厦相连,然而目前政府部门几经努力,依然只开通了一半。除了个别不具备条件之外,其他多数大厦对开通环廊不积极。
据了解,每座大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除了鼎好等电子卖场之外,很多大厦的停车场只愿意对内部人员开放,不希望陌生人随便进出。如果与环廊连通,还要增加工作人员守着出入口。
如何说服大厦打开各个出口?对此中关村西区办有关负责人也显得很无奈。他们将力争所有有条件的大厦全部打通出入口,但目前只能一家一家地说服。
- 对话
“利用率低与硬件无关”
项目设计者称加强管理可提高利用率
近日,就实地体验了解到的一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环廊设计项目组负责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侯静岩。
记者:中关村地下环廊作为北京首个大型综合环廊,当初设计时是怎么考虑的?
侯静岩:环廊设计初衷主要是考虑到节约土地,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空间。共三层的综合环廊一层为环廊、一层为商业、一层为交通。环廊中敷设了水、电等管网,避免道路上频繁开挖。交通环廊则可以连通各大厦的地下车库,引导路上的部分车辆进入地下,减少拥堵。
记者:现在有大厦物业反映,个别大厦与环廊出入口不具备开通条件,属于设计缺陷。
侯静岩:早在设计之初,考虑使每栋大厦都可以与环廊有效相连。但考虑到区域出入口距离的设置和安全要求,个别地块仅设置了出口或进口,但并不影响环廊的利用。
记者:环廊开通后利用率不怎么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侯静岩:对于一些不熟悉该区域的人来说,环廊使用初期,确有不习惯的地方,但这与硬件设施没有关系,通过加强有效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完善标志系统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利用率。
- 争议
环廊至今仍无“主人”
海淀区每年补贴资金近200万元
从开通到运行,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命运“一波三折”,而其产权和维护费问题备受争议。
2000年前后,北京科技园建设公司接手中关村环廊项目,2004年基本完工。但因运行维护费用、谁来管理等问题,地下环廊沉寂了很久一直未开通。直到2007年12月,在海淀多部门努力下,才得以开通。
截至目前,环廊的产权归属仍处于模糊状态。环廊到底是公共交通设施,还是企业配套设施,目前还没有定性。
就环廊开通后的管理费用,北科建公司此前测算的结果是,扣除照明电费等费用后,初步预计为392万元/年。
中关村西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按规定,目前地下环廊由北科建公司实施统一的物业管理,海淀区作为属地政府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并与北科建公司签订管理资金补助协议。目前,海淀区政府每年补贴资金达190多万元一年。
而交管部门已明确表示,地下环廊不纳入城市交通管理体系。除非出现交通事故,交管部门才会帮助“下去”疏导。
相关链接 | |
细节决定成败:家乐福中关村店PK物美科贸店 2009-07-29 09:09
中关村电子卖场加速外围拓展 2009-07-28 08:16 中关村丰台科技园3900万元重奖突出贡献企业 2009-07-28 08:09 中关村石景山园半年收入超百亿 2009-07-28 07:43 中关村电子集散中心功能将被取代 2009-07-22 07:46 中关村不再审批新电子卖场 2009-07-22 07:24 中关村商圈面临低端消费缺口 天成市场月底关闭 2009-07-21 07:38 |